我一直在學習,卻丟了工作…資歷20年外商副總裁,被裁員後才學會的三件事
週末有位求職者E約我,我因為白天要上課,課後還有班級活動,只能約在晚上8點。E一開始以為我給別人上課,後來知道我這次是做學生,很詫異,說我已經給別人做老師了,還要學什麼?我還那麼忙,真要學,在網路上學不就行了。
E是一家外資汽車零組件公司高層,在汽車領域做了20多年,已經做到公司中國區副總裁。公司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分公司,做得很大,福利、培訓體系都非常完善。工作20多來,E一直覺得自己也在學習,經常參加國內外各種培訓,都是公司安排的,但從來沒有參加過公司外的培訓。E覺得沒有太大必要。
1.公司體系很完整,培訓已經很多了,國際化篩選,檔次很高,還不需要自己花錢;體系外的課參差不齊,還要自己掏腰包,現在的課也貴,也不知道品質如何,覺得不值得。
2.做為高層主管,經常做為論壇嘉賓或老師教別人,別人還叫自己老師,現在做學生,感覺有些不好意思。
3.年齡太大了,外面小朋友資歷都比他淺,他的下屬倒是經常去學,但總不能和下屬做同學吧,有點尷尬。
4.公司內部培訓大多把工作時間銜接得很好,E特別提到,公司曾經公費送他去美國讀MBA,都算工作的,金錢時間上都非常划算。公司內部培訓都學不過來,沒時間了,讀外面的課程,自己很忙,中年人拖家帶口的,實在抽不出時間。
E感慨,現在大家學習焦慮,他也是,除了公司內都學不過來的學習,自己還聽線上的一些課,經常覺得講得太淺。覺得自己一直在學習,現在不是也沒有了工作嗎?其實學習作用真的沒那麼大。
一、人才需要根據環境變化
E其實是我接觸的很多中年高層主管的典型:學歷好,經歷好,聰明努力,在大公司體系裡受到很好訓練,各種能力都被充分照顧到,如果能保持這樣穩定的局面,公司為他負責,終身不變,他也可以在公司穩定做好工作,一直是明星職業經理人。
但是,世上沒有烏托邦,外面的世界在變,甚至在以加速度的巨變。汽車行業確實很大,前幾年一直還在擴大,所以像E一樣的人才一直很搶手。但是這兩年,眾所周知,汽車行業已經在悄悄轉型。
E所在的國際汽車零組件巨頭這兩年來一直在掙扎,大公司應對危機也有一套成熟體系,於是去年就在裁員,今年的狀況更不好。E這樣的優秀經理人也成為了被裁對象,今年疫情後,公司直接發了高額補償金,將E所在的這個BU都砍了。
E自信憑他在這家公司的經歷,他應該很容易被那些本土企業搶過去,曾經在他手下的XX、XX,幾年前到本土企業,現在都已經是高層了。可惜,職場上很多經歷未必可以複製,讓他瞧不上的前下屬沒有一個願意接受他,E在市場上投了很長時間履歷,也無人問津。
最近這兩年,汽車行業像E一樣成熟的人才實在有點多。E覺得汽車行業不景氣,希望看別的新興行業,他覺得自己的領導力和經驗都還是不錯的。
和E交流,立刻能感覺到他對於自己的行業非常了解,對自己的公司也瞭如指掌,功力很深,應對職場上各種問題的情商智商都不錯,但是對於行業外的知識知之甚少,但興趣也不大,感覺這是位什麼「都知道」。我相信E這樣的人才,如果能給一個穩定的平台,他也能做出一番成績,可是,這樣的人才偏偏很難得到機會。
E是汽車產業外知識局限、人脈欠缺,請已經近50歲的外行做管理還是要冒巨大風險。
而E花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在原產業、原公司,對原來體系有很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,自尊心極強,E也很難接受新興公司很多「不規範」、「短視」、「膚淺」做法。
E也很茫然。一直在學,也一直工作很好,人際關係也不錯,在職場上還一直做別人的導師,現在怎麼也遇到職業危機了?
二、能擁抱變化的,都是做好準備的人
在遇到危機時再想對策,往往只能用強攻的方法。強攻能不能攻下來,多半要費力而成績受限。實際上,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天遇到我們不想面對的變化。
但能擁抱變化的,只有那些做好準備的人,而那些準備中,最重要的是學習。但是應對變化的最好方式是主動讓變化發生。
1. 終生學習,訂製自己的學習計劃
很多人完成大學教育後,最多讀個MBA,就不知道讀什麼了,很多人想讀也是想拿證書或學歷,因為非學歷的課程花費巨大卻似乎對就業沒什麼幫助。
其實無論是學歷還是非學歷,成年人工作之後再讀一定要考慮培養自己的能力,而不是只出於短期就業的目的。工作後有內部培訓當然很好,有益於幫助我們做得更好。以E接受的完善的內部培訓為例,所有培訓是為了讓他做好工作,讓E成為合乎公司要求的螺絲釘。對於工作所需的能力圈之外,既無刺激,也無連接。如果我們有高於工作,甚至行業的要求,就一定要培養我們工作之外的能力,擴大能力圈和人脈圈。
現在線上知識服務品類很多,似乎多不勝數。線上當然也好,聽聽講座,沒什麼壓力,能開拓知識面。線上的課大多以普及為主,受眾多,自然無法訂製。而且我們看得很多訊息,大多是演算法推薦,往往是我們自己喜歡看的,而不一定是能力圈之外的。線上知識很容易讓人有學習錯覺,不斷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淺嚐輒止。我們需要設計我們自己的學習計劃,在不同時候選擇不同的方式,不斷拓展邊界。
2. 以伴為師,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
E問我,是不是同學年齡資歷都很淺。當我們有了一定資歷後,很容易被囚禁在自我設立的小領域裡,覺得自己無所不知,其實世界真的很大。我做了十多年獵頭,接觸過上萬求職者和數千家企業,但是我仍然經常能發現,還有我從來沒聽說過的行業,更不要說我從來不知道的人和知識了。
成人教育,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,學得多了,就常會遇到同樣的一些人,人以群分,自然會有了很多行業外的人脈。我這次上的領導力課,平均年齡43歲,都是企業高層和HR經理以上的管理者,遇到好多熟面孔,都是在其他課程或活動上曾經遇到過的。比如我在週末課上,我也遇到上過我課的學員,以前是我的學生,現在是同學,成人學習就是樣,以伴為師。
3. 以終為始,倒敘的方法看待自己的人生
很多人認為,到了一定年齡學什麼都有點老了,和比自己年輕的人在一起做同學很奇怪。我們要學會用倒敘的方法看待自己的人生。我經常對身邊感慨,35歲,人生和職場就要走下坡路,或者覺得自己已經很老不想再學習的朋友們說:可以想一下,你如果能活到80歲、100歲,到死還有多久,比你年輕的不一定比你晚死,比你年紀小的也未必比你年輕啊。
我35歲學會游泳。當時身邊很多不會游泳的朋友都想學,但是覺得年齡大了,還和小朋友一樣笨拙地學最簡單的泳姿,實在不好意思。但我覺得,反正不會比現在更年輕,如果我現在不學,以後學就更老,更難為情。當我硬著頭皮學會了之後,一直很慶幸:沒人知道我是35歲會的,還是5歲就會的,如果我一直沒學,一直只有一個結果,就是不會。
如果你現在35歲,覺得自己做/學XXX(新技術/新技能/…)已經夠老了,如果能活到85歲,那你未來的50年生命中都不會/沒有XXX,可以問自己:將來如果回首今天,我會後悔沒有做這件事嗎?
剩下的時間,我願意在沒有XX的情況下而活著嗎?反正你不會比現在更年輕,只要不想這輩子希望有不必要的悔恨,就應該去做。要不你只會越來越老,越來越不好意思。現在失敗總比10年後再失敗好。淘汰你的不僅是年齡, 現在的職場已經是代際模糊的場域了,不以年齡論成就,不以資歷論成敗,及時清零,方可再次出發。
4. 認知迭代,提升自我增值的人生優先級
到了一定層級,再學新東西難度會提高,一是年齡大,生活中的事太多,時間不夠;二是認知容易僵化,帶寬不夠,很容易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。
但是世間道理都是簡單的,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就後,很容易有什麼都知道的錯覺,知道到做到有非常大的差距。現代職場是代際共存的職場,投資自己,終生成長,是對每一個職場人的要求。明智的職場人無論在什麼狀態下,都會有優先級。自我增值的投資是所有投資中最先級。認知真正高的人一定是會迭代的人。
三、學習追求的是目標,而不是一種感覺
資訊時代,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,如果進入職場就不學習了,你的職業的瓶頸期很快就會到來,所以大家都在提倡終生學習,但很多時候,學習成了緩解焦慮的手段。
我遇到很多真正會學習、熱愛學習的人,都是自己公司內部學習資源豐富,但還是會花自己的錢,用業餘時間投資到自己需要的學習上,為自己的成長負責。如果你在學習,要好好想想,這些學習是你主動選擇的嗎,是可以保證你通向你的理想職涯嗎?如果你已經覺得自己行業的知識已經學得差不多了,不妨想想,你的行業知識能保證你不被更迭嗎?
人在職場上,要根據我們的目標,訂製我們的學習,而不只是有學習的感覺。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起點,但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我們的終點。你的人生如果不想被他人控制,就要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。
上述題材出處引用來自 商周 撰文者:景紅 責任編輯:李頤欣 網民肥皂箱 2020.07.20